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姚远梅:访华前先访日,莫迪的“小心思”需要注意一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08:33:00    

8月29日至30日,印度总理莫迪将访问日本,随后将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访华前为何先访日?为何不参加九三阅兵?此前又为何迟迟不公布行程?

8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姚远梅应邀在“今日欧亚”云端讲座上,对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作前瞻分析,以印度总理莫迪参会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其访华行程的特殊性与潜在影响。

姚教授指出,莫迪此行在时间节点、行程安排与对中印关系意义三个层面均具特殊性,既反映出印度在中美关税压力下的战略考量,也体现出复杂的地缘政治默契。尽管此次访问可能成为中印关系回暖的契机,但仍需理性看待国际政治中的利益博弈。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整理,供各位读者参考学习,内容未经作者审阅。

姚远梅: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我主要研究南亚问题,因此今天想围绕本次上合峰会中一位特殊的参会者——莫迪总理,谈一些个人看法。

之所以称其特殊,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印度宣布莫迪总理访华的时间节点较为特殊;第二,其具体行程安排也显得与众不同;第三,此次访问的内容及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也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来看宣布时间节点的特殊性。今年中国举办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是一次重要的外交盛会,也是主场外交大事,国家高度重视,很早就向各成员国发出邀请。例如,今年6月俄罗斯已正式确认普京总统将来华参会并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期间还将参加九三阅兵等活动。印度同为上合组织成员国,中方应当也在相近时间发出了邀请,但印方迟迟未正面回应莫迪总理是否与会。

直到8月6日出现转机。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印度加征25%的关税,使印度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关税率提高到50%。当晚,印度媒体普遍报道称,莫迪总理将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并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会晤。

这一时间上的巧合引发外界关注,有观点认为莫迪的访华决定与美国的“关税大棒”直接相关。不过在我看来,莫迪参会应是早有考虑,美方的关税举措可能成为促使印方最终公布这一消息的契机。在中印共同面临美国关税压力的背景下,印度显然有意借助此次访华行程来应对美方施压,这一点为莫迪此访增添了特殊含义。

该表显示了主要受美国对印度征收关税影响的行业以及对贸易数据的总体潜在影响,包括美国占印度出口的份额、印度在美国进口中所占份额。路透社

其次,印方正式宣布莫迪访华的时机也值得留意。非官方消息于8月6日由媒体放出,而印度官方正式确认则是在8月19日。这一时间点恰逢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其间王毅外长分别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外长苏杰生会晤,并最终见到莫迪总理,双方达成一系列共识。此后,印方才正式公布莫迪与会的消息。由此可见,印度在回应参会事宜上较为谨慎,是最后一个确认与会的上合组织主要成员国。

再次,莫迪此访的行程安排同样特殊。根据印度外交部8月22日发布的新闻稿,莫迪将先访问日本,再前来中国。具体而言,8月29日至30日莫迪访问日本,参加印日峰会,与日本首相评估双边特殊战略与全球伙伴关系,议题涵盖防务、安全、贸易、经济、技术革新、人文交流及地区与全球事务。随后,8月31日至9月1日,莫迪来华参加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会议期间计划与多位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但未具体说明哪些国家——这一点留给外界较大想象与解读空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莫迪此行仅参加上合峰会,不参与之后的九三阅兵活动,这与普京等其他成员国领导人不同。这也引起部分国内公众疑问:为何印度不参加阅兵?关于这一点,我们可在后续讨论中进一步展开。

第三个特殊之处在于,莫迪此访对中印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莫迪上次访华是在2018年,此后2019年印度大选后,莫迪政府单方面废除宪法第370条款,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此举改变了中印边界西段的现状,因为该地区原享有高度自治权,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旗帜,近似“一国两制”安排。废除370条后,印度对该地区进行行政重组,设立查谟-克什米尔和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版图,但也引发地区局势紧张,先是印巴冲突升级,随后2020年发生中印边境摩擦。直至去年,边境紧张才有所缓和。

因此,莫迪此次来访是时隔七年再度正式访华,对中印关系具有标志性意义。自2020年边境对峙后,印度调整了对华政策,将边界问题与双边关系挂钩,这与198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提出的“脱钩”思路相反。此后,印度实施对华签证限制,到现在我们在印度也没有任何一个记者,因为印度会卡签证,我们的记者是派不过去的。

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在印度频频受到打压,如小米、vivo等遭遇税务调查和经济打压。还有,多款中国APP在印度被限制,最严重的时候,留印中国学生一度仅剩6人。中印作为两个人口大国,在人文交流方面到了这种程度,让外界也感到不可思议。在这一背景下,莫迪此访可能预示着中印关系出现回暖迹象,但具体能恢复到何种程度,仍需观察。

《印度斯坦时报》等印媒6日最新消息,印度总理莫迪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下面我再谈一谈莫迪此次访华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是否如外界期待、或如莫迪总理所说——中印关系从“对手”转向“伙伴”,并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等等。我个人认为,需从印方宣布访问的时间点和具体行程安排来审视这一问题。

首先,此次访问与美印关税战密切相关。自印度宣布莫迪将访华以来,其在关税问题上的对美态度转趋强硬。例如,莫迪近日在电视讲话中明确表示要坚持立场、绝不退让,并强调要捍卫印度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及农民的利益。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对外表示“美国爱买不买,没有人会迁就”,进一步显示出印方立场坚定。这引发一个思考:莫迪访华之后,印度是否会在对美关税问题上作出妥协?美印是否可能达成协议?这一点仍有待观察。

其次,从莫迪的行程安排来看,他先访问日本、再访问中国,且不参加九三阅兵。九三阅兵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的重要活动,而日本此前已明确呼吁多国领导人勿出席相关仪式。莫迪选择先访日再来华,并在行程中避开阅兵,某种程度上反映印度在二战历史认知问题上与日本存在一定的默契,尤其是在日本侵华这一历史议题上。

从以上两方面来看,尽管莫迪高调宣布访华,但其背后仍有诸多战略考量。总体而言,我们对此次访问可以抱有一定期待,但也应保持理性,不宜期望过高。国际政治往往充满复杂的利益博弈,具体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