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老工业基地”焕新 “高精特新”出圈
“老工业基地”焕新 “高精特新”出圈
——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包头馆侧记

游客选购黄芪酒。记者 许家轩 摄
展现包头特色产业、文化发展与“智”造实力,展现从“老工业基地”向“高精特新”多元经济体转型的成效,8月25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包头馆火爆“出圈”。从室内包头馆的精彩绝伦,到室外包头展出的“大家伙”成为当家明星,我市共66家参展商通过城市综合展、低空经济展、户外装备展三大板块,彻底“种草”了一大批“粉丝”。
工业风“爆棚”
“儿子走进包头馆后,眼睛就没有离开过这些坦克、装甲车等,并一直与工作人员了解这些产品的相关知识。孩子和我说,爸爸你能带我去趟包头不,我要去触摸一下大炮、坦克和飞机,更要坐上坦克跑几圈……”陕西来呼市旅游的钟巍巍带着儿子走进包头馆后,两个人的脚步便停留了下来。他说,“因为我在包头工作过,我了解包头军工发展历史,这次受展馆空间的限制不能让孩子充分了解包头,明年暑假我一定带孩子去包头。”
内蒙古稀奥科储氢合金有限公司技术员黄甫义遇到了不少的“知己”,这次他们公司带来的稀土固态储氢材料为能源的电动自行车虽然展出位置不起眼,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特别是很多人获悉小小储氢罐储氢80克就能跑出80公里后,大家都想骑上去试一试。黄甫义高兴地接待每一位参观者,并积极地介绍包头在固态储氢等氢能装备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抛出橄榄枝,希望大家共同为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
吴迪是鄂尔多斯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走进包头馆后,他从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稀土制品一直看到晶硅光伏等优势品类,他说:“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包头很了解,但是认真地看了这些展品后,包头让我喜出望外。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依然能够在创新领域走在前列,为内蒙古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些包头产业发展的成果,我看到了包头的内力。”
距离包头馆不远处的包钢馆让很多游客和参展商有了新发现,来自黑龙江省的林跃东对包钢的稀土产业尤为关注,特别是看到稀土产品融入到羊绒围巾、陶瓷、纺织面料、农肥等民用产品后,他与包头稀土研究院成果转化部市场经理聊个没完。得知包钢持续在稀土高科技领域和民用领域不断发展后,林跃东说,这次博览会让他重新认识了包头和包钢,下一步他会走进包头和包钢,在稀土领域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
从室内来到户外,户外装备展上,一机集团、北奔集团等龙头企业的特种车、重卡、矿用自卸车格外抢眼。北奔重汽营销公司产品管理部的产品经理王彦军说:“开展两天时间里,大家非常关注包头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大家纷纷表示没有想到我们内蒙古还有这么先进的技术,希望与我们深入接触。”
包头市商务局外贸科负责人刘晓红说,包头作为一座工业城市,产业是“王牌”。包头市不断推进产业向“新”攀“高”,打造产业新格局,抓牢产业硬“底牌”。近年来,传统产业实力雄厚的包头立足发展基础和潜力,大力发展稀土、晶硅光伏等旗帜型产业,促进氟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氢能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次参展,就是要把工业城市努力奔跑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
包头好物“受宠”
8月26日开馆两小时,内蒙古骆驼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13种产品销售突破了四千元,另外的三个订单每个也超过了两万元。“真的没想到包头馆这么受欢迎,这也是我们连续5年参加中蒙博览会取得最大的开门红。”又做讲解员又做销售员的内蒙古骆驼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驻呼办事处经理苏金龙看到不断有人涌进包头馆,已经乐得合不拢嘴。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固阳县永茂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建功把他的有机黄芪产品摆到了包头馆的最北角,位置特殊、展台上的产品优质,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看到顾客络绎不绝,焦建功不慌不忙地介绍他的几款明星产品,然而让焦建功没想到的是很多顾客已经“不耐烦了”,纷纷扫码购买。大家说:“不用介绍了,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来的。”原来前来购买有机黄芪的顾客是七月参加第二届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的客商,上个月他们买了几百块钱的产品回去后,有机黄芪成为亲人朋友最受欢迎的礼物,这次他们带着好多朋友寻着包头馆找到了有机黄芪,目的就是下大单。
硕大的展厅中,很多游客寻着香味儿找到了包头馆,原来快乐小羊将他们的火锅带到了现场,沸腾的火锅将快乐小羊的锅底料香气四处飘散,成为吸引游客最好的方式。一下子买了十包的闫秀荣说:“这些年我吃过很多的火锅,还是觉得内蒙古的火锅最好吃,刚刚经过包头馆后突然闻到这个味道,就迫不及待地品尝了几口,那种特别的香一下子就让我走不动了。刚刚我还和销售员说,能不能在东北代理他们的产品,没想到他们早有布局了。”
很多热爱健康美食的消费者,走进包头馆后都被“种草”,他们在固阳县的黄苁蓉酒、海岱的大蒜、达茂旗的红皮小麦、亚麻籽油、胡麻油、风干牛肉、奶制品、蜂蜜等农特产品前驻足,品尝之后纷纷购买,他们说,这方天地难掩包头的丰收景象。
文创“出圈”
“工业+文化+创新”的多元融合,让包头馆文化魅力大放异彩。我市著名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制作,代表军工、钢铁、城市旅游的各类文创产品集体亮相,用多彩的文创精品生动讲述包头故事。
“太惊艳了!”“果断下单!”“我要多买一些送给朋友们!”“我这就招呼小伙伴们来这里打卡,感受工业文明与文化魅力碰撞出来的火花!”……包头馆内,很多消费者情不自禁地感叹让馆内的气氛异常活跃,一位从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7年在海南工作的参展商说:“一直看包头的相关新闻说,包头‘理工男’也有‘文艺范’,今天算是真正领略了。原来包头把文化的软萌与工业城市的硬朗做了完美的结合,展现出了宝藏包头的‘软实力’。”
非遗计氏羊皮画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计颖在热闹的包头馆里精心地作画,她的话不多却吸引了很多人围观,大家赞叹计氏羊皮画的精致,更感叹很多精品的艺术内涵。计颖说:“我特别愿意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博览会,我代表的不是我一个人,是内蒙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个庞大的群体,在这里,我要把我们包头最有特色的艺术展现给大家,让更多人走进内蒙古、走进包头,也让我们的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刘晓红介绍:“之所以将这么多的文创产品带到展会上来,就是让社会各界和游客多角度地了解包头,从而关注包头、走进包头。包头馆内的文创展品不仅融入工业元素,还承载地域风情,以及我们的科技发展和城市人文,设计感、艺术感十足,每件展品都是包头的‘文化名片’。当冰冷的钢铁化为温暖符号,厚重的历史变身鲜活美学,我相信每一位观众都看到了工业城市的另一面。这些创意产品不仅展现了包头的文化活力,更让草原钢城的故事在博览会上大放光彩。”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赵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