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百年萤火照书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0:24:00    

厦门市湖明小学 四年(8)班 杨夏桐

指导老师:易晓霜

四月的暖阳将凤凰木染成新绿,伴着清脆的鸟鸣,我们踩着斑驳的树影缓步进入厦门大学西校门。当那座白墙红瓦的百年建筑撞入眼帘时,“囊萤楼”三个大字在春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

1921年,陈嘉庚先生亲自创建厦门大学校舍。为了激励厦大学子勤奋向学,秉持着“囊萤夜读”所蕴含的勤勉精神,他将其中一座建筑命名为“囊萤楼”。囊萤楼作为厦门大学初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一栋实体的教学楼,更是陈嘉庚先生“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这一伟大理念的生动体现与实践见证。

推开厚重的木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随后,我们步入厦门大学革命史展览馆。讲解员迈着稳健的步伐,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一个展品、每一段文字,都仿佛化作历史的回响,在我们耳边轻轻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参观过程中,厦门大学创办者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像一座巍峨耸立的丰碑,深深震撼着我的内心。陈嘉庚先生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心系祖国,他深刻认识到教育乃是民族振兴的根基。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他毅然决然地将个人财富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1945年,毛泽东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这简短却又极具分量的八个字,是对他一生崇高奉献最恰当的褒奖。

暮色渐浓,暖黄的光晕照在一件件展品上,那明明灭灭的微光,正轻轻叩着二十一世纪的书窗。

易晓霜老师点评:小作者以灵动的笔尖为向导,从凤凰木到囊萤楼再到展馆,空间转换自然流畅,如同手执镜头记录,既有画面流动感,又有历史纵深度。在小作者的笔下,最动人的是字句间跳跃的诗心:建筑会呼吸,展品会低语……这一切正轻轻叩响二十一世纪的书窗。

来源:海峡导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