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感动和共鸣中播撒美德“种子” !山东这三位道德模范,用爱与勇敢温暖你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8:04:00    

我省三位道德模范分享感人事迹——

在感动和共鸣中播撒美德“种子”

为农村困境儿童带去“亲情陪伴”,和残疾儿童一起蹚出精彩的人生,在惊涛骇浪中义无反顾地伸出救援之手……无论是一瞬间的选择,还是一辈子的坚守,道德模范都以高尚品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7月8日,山东省道德模范记者见面会第二场举办,刘真标、杨守伟、刘世瑜亮相,分享感人事迹。

对于农村困境儿童来说,爱的缺失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痛点。这一点,滕州市龙阳镇学区党委书记、主任,凫山快乐成长营、龙山快乐成长营的创办者刘真标深有感触。他曾有个学生小孟,亲人相继离世,当时年仅10岁的他暂住在远房姑姑家里。一天晚上,小孟与姑姑赌气,离家出走。刘真标得知后,立刻帮着寻找,最终在一个桥洞下面找到了他。见小孟一时想不开,刘真标一直陪伴开解他,还把他带到了龙山快乐成长营。小孟和大家一起学习种菜、磨豆腐、炒菜等基本生活技能,还加入了篮球社团,和队友在“姚基金希望小学”滕州赛区篮球比赛中一举夺冠。

许多像小孟一样的孩子进入成长营后,逐渐变得自信。刘真标说,自己小时候家境贫寒,几度面临辍学。当时的老师孙房园经常帮助他,为他做饭、辅导功课、讲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小,我就下定决心要做孙老师那样的老师!”怀揣着爱的“种子”,毕业后,刘真标在乡村任教,教书育人、扶危济困。“未来,我要把成长营开到更多地方,让更多农村困境儿童感受到希望和爱。”

“我刚从北京回来不久,陪一名叫慧慧的孩子做完手术。这次手术是为解决慧慧的面神经麻痹等问题,手术非常成功。”见面会上,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带来好消息。

儿童福利院的孩子90%以上患有重度残疾或疾病,多数生活不能自理。杨守伟和同事们就是孤弃儿童的“妈妈”,她们给孩子们洗澡洗脸、喂奶喂饭、把屎把尿、康复特教。20多年来,杨守伟取得了多个资格证书,完成了孤残儿童保护性约束衣、手握环、婴幼儿触摸墙等创新,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她还带领老师们走出福利院,做志愿者,把康复训练、特教课堂搬进社区家庭,把服务送到困境残疾儿童的身边。“我们不仅要让残疾孩子活下来,更要让他们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她动情地说。

刘世瑜是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的一名普通渔民,生在海边,长在海边,靠打鱼为生。面对随时可能把船体掀翻的狂风巨浪,他两次驾船生死救援,挽救了17条生命。最近的一次是在2021年9月5日,当时天气情况恶劣,刘世瑜驾驶渔船返航,途中收到另一艘渔船的求救信息。他赶紧联系附近的渔船前去救援,整个救援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遇险船员全部获救。

面对记者的提问,刘世瑜反复表示,救人是一种本能,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有人需要,无论风浪再大,还是会冲上去。他还报名在社区文明实践站作宣讲,讲海上见义勇为的故事,也开展海上安全培训。刘世瑜说:“就像老一辈常说的:船帮船,人帮人,出了海就是一家人。”

刘真标、杨守伟、刘世瑜等如同一面面镜子,折射出厚道山东人的优秀品质。当流量的聚光灯照向道德模范,当他们的事迹在镜头前流淌,人们在感动和共鸣中种下善良的“种子”,唤醒更多人身上的道德基因,投身到道德与文明的实践中,让道德之树亭亭如盖,让美德山东气象日新。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