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评论丨直抵人心的向善力量
当危难突至,总有人以凡躯扛起道义,用微光照亮前路。
6月的南阳,一个个暖心故事感动着神州大地:从李成涛送出的“救命粮”,到杨清令脱下的“助考衣”;从王志鹏破窗救人的果敢,到任洪昌跳入侧翻车中的智勇;还有张昭面对水中两条生命的纵身一跃……这些凡人英雄如同繁星闪烁,共同编织着“南阳好人”的璀璨星河。
这是千年古城崇德向善文化基因的时代迸发,媒体矩阵的立体传播构建起文明传播的新范式。南阳日报“报台网微端”传播体系,让凡人善举突破地域限制,在指尖滑动间完成价值传递。视频《南召5分钟生死营救》突破300万的浏览量,印证着技术赋能下道德传播的裂变效应。当主流媒体以真实镜头记录生死时速,用细腻笔触挖掘精神内核时,向善向上的宣传教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化作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这种传播创新,本质上是对“成风化人”传播规律的深刻把握,让正能量在数字时代找到了新的传播密码。
制度保障与文化浸润的双重滋养,构筑起崇德向善的生态闭环。从《南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帮扶礼遇实施细则》的温情条款,到“好人广场”“好人墙”的实体空间;从节日慰问的暖心关怀,到就业帮扶的实在举措,南阳将道德建设从精神倡导转化为制度保障。当“好人有好报”从道德期许变为现实图景,当“学榜样”从自发行为升华为集体自觉,这座城市正在铸就文明建设的新典范。
企业担当与市民自觉的同向发力,拓展着文明建设的参与维度。南阳药益宝公司构建起覆盖全员的公益激励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城市文明建设深度绑定;市民服务中心好人广场的常态化展示,让道德标杆成为城市地标。当1.5万人的志愿者队伍穿梭街巷,当560支公益团队扎根社区,文明建设已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全民参与的共治共享模式。这种转变,恰是现代城市治理的文明进阶——让每个市民都成为道德星火的传递者,让每家企业都成为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
文明传承绝非虚浮的空中楼阁,而是深植文化沃土的赓续生长;道德教化亦非刻板的因循守旧,而是传统价值与时代精神共振的创新转化。“南阳好人”现象恰似一面明镜,映照出文化基因与现代文明的深度融合——仁义传统激活凡人善举,点滴善行终汇聚成文明星河。正是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构筑起城市文明的基石,镌刻出时代精神的高度,让南阳这座承载着楚风汉韵的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的晨光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明之光。(作者 / 郝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