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戴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老党员个个眼泛泪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3 12:00:00    

夏日的浑河之滨洒满金色阳光,浑南区浑河站东街道彩霞社区党群活动室内笑语盈盈。几天前,社区党委为8名党龄满50年的老党员举办了庄重的纪念章颁发仪式,社区党委书记陶士臣亲手为他们佩戴好徽章。老党员石成友指尖轻触纪念章,眼中泛起泪光:“这是党给予我这辈子最高的荣誉!”

▲大东区蓝山社区老党员与社区干事分享党员故事。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沈阳市以“应发尽发、庄重温暖”为原则,为全市9925名党龄满50年的老党员集中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一枚枚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仅镌刻着老党员们半世纪的忠诚坚守,更成为激励新一代党员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火炬。从繁华社区到广袤乡野,从庄严的集中颁发仪式到温情的上门慰问,沈城大地处处上演着致敬岁月的温暖画面,让红色基因在时代传承中散发璀璨光芒。

▲沈河区河畔花园社区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皇姑区

三级联动强化统筹

银龄赋能助力治理

皇姑区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以“党建 + 服务”模式打造特色颁发场景。在北塔街道岐山南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代党员对话”正在进行:抗战老兵展示珍藏半世纪的军大衣,抗疫一线党员讲述防护服下的坚守故事,青年党员分享社区服务心得,三代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传承初心。“看到年轻人眼中的光,我就知道红色基因定会代代相传。”老党员李建国的话语饱含深情。

皇姑区创新设立“银龄智库”,邀请700余名老党员担任小区楼长、银龄调解员,深度参与“红色物业”治理。舍利塔街道老党员孙长仁向社区捐赠15册珍贵历史书籍,以“文化摆渡人”的身份助力社区建设,其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这些书籍记录着皇姑区的发展变迁,希望年轻人能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孙长仁朴实的话语里,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皇姑区将纪念章颁发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老党员从“荣誉获得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充分激活社区治理的“银发动能”。

浑南区

严审联查确保公正

文化浸润传承精神

浑南区以“规范严谨、精准高效”为准则,建立由纪委监委、公安、信访等多部门参与的区级联审机制,对469名拟颁发对象逐一核查政治表现、遵纪守法等情况,通过“三对照三核查”机制避免重复统计5人、补充漏统67人。“我们重点核查党员档案中的入党时间、奖惩记录等关键信息,确保每一枚纪念章都经得起历史检验。”浑南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五三街道“党旗领航新时代”文艺演出中,纪念章颁发环节与老党员初心故事分享相得益彰。82岁的张明亮老人展示了他1975年的党员登记表,上面“服从组织分配”的字迹虽已泛黄,却依旧刚劲有力。“这张表伴随我走过大江南北,见证了我从工人到技术员的成长历程。”老人的讲述让在场党员深受触动。桃仙街道班子成员专程上门为卧病在床的老党员佩戴纪念章,在病榻前完成这场庄重仪式。该区还依托“创新浑南”公众号开设专栏,挖掘老党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组织开展“向老党员学习”主题活动,让青年党员在聆听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铁西区

精准摸排筑牢根基

多元颁发传递温度

铁西区以“底数清、程序严、形式活”为工作主线,通过“系统筛查+档案核对+实地走访”三维联动机制,精准锁定1334名符合条件的老党员。该区创新建立“双轨核查”工作法,既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比对,又对“有人无档”等特殊情况开展入户核实,确保每一位老党员都不被遗漏。

笃工街道一场“纪念章颁发+文艺汇演”的沉浸式活动令人动容。当舞蹈《红色记忆》的旋律响起,老党员们的口述历史与舞台表演交相辉映。一位曾参与沈阳第一机床厂技术革新的老党员手捧纪念章感慨:“1975年入党时,我在车间对着党旗宣誓。如今这枚徽章,让我又想起当年‘宁可少活十年,也要拿下万吨机床’的奋斗岁月。”凌空街道则联动辖区企业资源,为10位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去免费体检服务与空调扇等慰问物资。当社区工作人员为85岁的吴振海老人调试空调扇时,老人反复念叨:“党始终记挂着我们这些老工人……” 这种“集中仪式凝聚共识+上门服务温暖人心”的组合举措,让老党员们在感受荣光的同时,更体会到组织的贴心关怀。

新民市

乡村覆盖不留死角

温情服务暖人心田

作为涉农区域,新民市将纪念章颁发工作全面延伸至乡村,1453个村党支部通过“查阅党员花名册+系统查验”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查找到892名老党员。在红西村,村党支部书记孙士成为老党员佩戴纪念章时,还关切地和他拉起家常:“王大爷,今年玉米长势咋样?有啥困难尽管跟我说啊。”朴实的话语让老党员倍感温暖。

辽滨街道在“七一”表彰大会上,邀请老党员代表分享扎根乡村的奋斗故事。他们中,有人曾带领村民挖渠抗旱,有人在村医岗位坚守三十余载,老党员们朴实的讲述,却让年轻党员们湿了眼眶。“以前总觉得优秀党员的事迹很遥远,如今才知道他们就在大家身边默默奉献。”青年党员小李感慨地说。针对长期流动的老党员,各党支部通过电话、微信与家属保持联系,确保“人在外地、章在手中”。新民市还通过微信群为党员解读政策,细致解答不同历史时期的党龄如何计算等问题,让乡村老党员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始终相伴。

康平县

红色教育深度融合

志愿关怀彰显真情

康平县将纪念章颁发与红色教育紧密结合,让纪念章的荣光与革命精神同频共振。胜利街道含光社区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主题活动,社区党委书记为老党员孙向春颁发纪念章,老党员现场讲述烈士邱含光的英勇事迹。“站在烈士墓前,我更能体会这枚纪念章的沉重分量。”孙向春的话语掷地有声。

郝官屯镇新安堡村党员大会上,新老党员通过视频共同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文艺表演《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东关街道组织青年党员成立“致敬老党员”志愿服务队,不仅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专程送去纪念章,还带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帮助老人清扫院落、理发,用实际行动诠释“银发关爱”。“我虽然行动不便,但只要党需要,我随时能讲党课!”沙金台乡老党员任国录手捧纪念章坚定地说。康平县通过“仪式教育+志愿服务”的方式,让老党员感受荣光的同时,也让青年党员在服务中接受精神洗礼。

一枚纪念章,半部奋斗史。沈阳市各级党组织以庄重而温暖的方式,向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半生的老党员致以崇高敬意。当金色徽章佩戴在胸前,老党员们无不眼泛泪光。那一枚枚闪烁着光芒的纪念章,既是对老党员在过往岁月无悔坚守的褒奖,更是对新时代党员的无声叮嘱。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社区,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荣光接力,正激励着沈城儿女在传承中奋进、在奋进中传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凝聚起磅礴力量。

沈报全媒体记者:梁馨月

编辑:时海波

责任编辑:肖登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