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阜阳:摇响“玉铃铛” 富了“枣树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5 11:02:00    

品着玉铃铛枣,看精彩演出,到枣园里采摘……8月22日,颍泉区宁老庄镇枣树行村沉浸在甜蜜与欢歌中。当日,该村首届“枣乡盈野,福满乡村”玉铃铛枣文化节启幕,四方宾客相聚枣乡,共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玉铃铛枣的脆甜,见证乡村产业振兴的蓬勃图景。


村民向评选出的“最美好婆媳”代表表示祝贺

  玉铃铛枣甜度接近半乳糖

  清晨的枣树行村文化广场人流如织,“枣(早)点健康,枣(早)点休息,枣(早)点想你”等主题横幅营造出浓郁氛围。广场中央凉棚下,八方宾客围坐,当地农民端出本地特色鲜果——玉铃铛枣,招待客人。

  文化节开幕式上,该村“好婆媳”、军人家庭等乡风文明典型获表扬,传递向上向善的乡村正能量。随后,精彩的文艺汇演开始,群舞《来来我们一起跳舞》、独唱《千秋枣香》、唢呐演奏《唢呐串烧》等节目轮番上演,村民与游客边品脆甜枣子边赏精彩演出,欢声笑语回荡田间。广场两侧,科技、文化、法律宣传摊位与玉铃铛枣、红薯粉丝等特产展销区吸引众人驻足,勾勒出“文化搭台、产业唱戏”的生动场景。

  “举办玉铃铛枣文化节,就是想让大家一起品尝丰收的喜悦。”枣树行村党总支书记李刚说。

  记者拿起一颗玉铃铛枣,咬上一口,口感很脆,甜度很高,像吃了一口绵白糖。“俺们的枣,金黄油亮,平均甜度24%,最高可达28%,接近半乳糖,很受消费者认可。”种植大户王永彬介绍,很早之前,宁老庄镇一带特殊的水土条件,孕育了一种原生枣树,村民叫它铁铃铛树,结出的果实个大皮薄、口感脆甜,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枣树行村的地名就由此而来。“相传当初的铁铃铛枣被欧阳修改名为‘玉铃铛’,进贡给皇帝品尝,皇帝尝后大悦,赐名‘御种枣树行’。民间传说虽无从考证,百姓却普遍认同,大家口口相传,成为一段佳话。”


游客在采摘鲜枣

  鲜枣年产值500万元

  在离村文化广场不远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有一间大会议室,十几名当地村民正把采摘的玉铃铛枣进行分拣,依据果子大小装盒,准备寄往全国各地。

  “玉铃铛枣目前陆续进入成熟期,我们收到全国不少地方的订单。”颍泉区村播联盟主席张玉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枣树行村玉铃铛枣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村委会牵头成立了玉铃铛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枣园资源,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采收、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议价能力。

  每年8月底至9月,当地鲜枣热销,年产值可达500万元。2023年开始,当地开辟玉铃铛枣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营销,每年实现销售30万至40万元。张玉指着一盒盒待发的玉铃铛枣介绍:“3斤装小果(单颗8至13克)网上售价19.9元,中果(单颗13至20克)29.9元,大果(单颗20克至28克)39.9元。即便价格比一般品种略高,仍供不应求。”

  外销的玉铃铛枣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品枣、优质果,分拣中发现刮痕、裂口都要淘汰,平均每亩挑出2000斤精品枣,严苛标准造就“供不应求”的市场口碑。

  为了保证枣的质量和口感,当地人每年都要为枣树施鸡粪等农家肥,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和技术指导。李刚介绍,近年来,合作社从山东请来技术团队,指导农户科学种植枣树,还在村里开辟40亩示范种植区,让农户“有样学样”。

  “我们与科研院校、山东沾化冬枣基地等合作,进行枣树新品种嫁接和培育,目前已经培育并栽植出‘第四代’品种,比原来口感更脆,眼下性状更稳定、不易炸裂的‘第五代’品种已培育成功,即将引种。”李刚透露。

  从“鲜食枣”到“全链产业”

  在文化节特色农产品展区,以玉铃铛枣为原料的枣糕、红枣月饼、枣干等深加工产品令记者眼前一亮。

  “脆甜是玉铃铛枣的优势,但易损是短板。”李刚介绍,枣树行村实行“精品果鲜销+次级果加工”模式,销售玉铃铛枣,目前,村里已委托企业开发枣干、枣罐头、枣饮品等,年深加工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100余人就业,村集体实现年增收40万至5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总投资500万元的“枣富”饮品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册,品牌设计就绪,待用地审批通过后将启动建设,拟开发枣汁、枣醋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 通讯员 卢蒙蒙/文 王彪/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