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025年凝心聚力巴渝行|政协委员接续出力 助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21:03: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罗静雯

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事关库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5月,重庆打响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攻坚战,明确用3年时间实现三峡库区431处已查明危岩全面除险清患。如今,431处存量危岩已累计完成415处,清患率达96.3%。

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果,离不开市政协的全方位助力——近年来,市政协紧扣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开展监督性调研视察,组织界别协商广泛建言纳智,提交多份相关建议提案,推动出台《重庆市三峡库区危岩地灾应急救援办法》和“危岩地灾风险管控应用”实现数据整合,有效回应了民之关切。

记者近日随同部分市政协委员进行回访,了解围绕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这一重点任务,委员们如何接续出力、踊跃献计。

深入一线摸清实情

市政协委员、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薛梅是参与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的调研组成员。她告诉记者:“2023年7月,市政协就启动了‘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委员监督性调研视察,多次组织委员们深入一线摸清底数、掌握实情。”

调研组先后赴万州、云阳、巫山、奉节四区县,实地调研视察桃子坪、天生城、下庄村等地广泛收集情况,听取基层建议,初步了解到地灾防治面临的问题和短板。

半年后的2024年1月初,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再次组织委员赴巫山县围绕“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开展调研。调研组前往巫山县望霞危岩、中纸厂对岸危岩气象观测站、庙鸡子危岩气象观测站、巫山气象局等地实地考察,对相关工作进行再复盘、再聚焦、再跟进,进一步丰富了调研内容,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建言思路。

踊跃献计出实招

今年4月底,市城管局对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收到的0849号提案给予答复,明确要深化多跨协同机制建设,会同相关部门迭代中小河流洪水、危岩地灾、城市内涝等15类耦合风险预警业务,与应急、水利、规资、广电部门共同推进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管控、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应急广播预警发布等工作。

“这是相关部门对政协委员建言的积极回应。”市政协有关人士介绍,第0849号提案是元少林委员提交的《关于将重庆市中心城区率先建成高水平韧性城市的建议》。提案呼吁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韧性安全水平,提升突发事故灾害应对处置能力。

为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的献计出招不止于此——去年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举行了界别协商会,来自环境资源、科协等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围绕提升三峡库区危岩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与市级有关部门开展了面对面协商交流。市政协委员刘光才、吴晓琳、薛梅、段兴华、周建庭等先后发言,建议加强三峡库区危岩灾害风险评价新技术开发,充分利用一体化多源立体观测手段,构建多方预警、信息共享、队伍共建、救援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去年8月1日起施行的《重庆市三峡库区危岩地灾应急救援办法》,就吸纳了不少委员的建议。”市政协有关负责人表示。

接续出力助攻坚

4月下旬,市政协委员吴晓琳、薛梅等人来到市地矿局208地质队调研,了解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的最新进展情况。

薛梅欣喜得知,此前自己呼吁构建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已经用于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风险防控实践,实现了从“人防为主”到“智防领航”的治理模式跃迁。

208地质队副队长、总工程师张枝华称,借助北斗星地雷达、动态巡检无人机和物联网设备等崭新的技术手段,重庆实现了对危岩形变和裂缝发展的24小时非接触监测,能够将各类实时信息数据及时回传并高效分析。预警信息会在5分钟内按照“市-区县-街镇”三级贯通机制进行智能派发,相关人员收到信息后,能够依据智能预案实现多跨协同的闭环管控。

“我们将继续组织委员持续关注推动这项重点工程,早日实现三年攻坚圆满收官。”市政协人资环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原稿点击:2025年凝心聚力巴渝行|政协委员接续出力 助推三峡库区危岩地灾治理-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