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摇晃式哄娃”致颅脑损伤,医生: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脑干受损严重可致命
日前,上海一位小儿神经外科医生在网络上分享了一则“晃婴综合征”病例,引起广泛讨论。就诊的1岁患儿,因家长哄娃时摇晃过猛出现颅脑损伤。
据视频中的患儿父母讲述,婴儿4个多月时,爸爸曾抱着孩子,“像举高高一样往上晃”,在下面接住后放在床上,孩子大哭,随后脸色苍白、昏迷不醒。
接诊的上海医生看过患儿拍的片子后,向家属解释,患儿的脸部、枕部与左右耳出现积液,导致左脑坏死,右侧肌张力偏高,患上“晃婴综合征”“多囊性脑软化”。

妈妈抱着孩子在公园。图/VCG
为何“摇晃式哄娃”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家长们的这一哄娃方式,还能否继续?围绕这些问题,7月15日,九派新闻采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前主任,教授、学科带头人陈谦学。
他结合现有情况推测,这应该是特例。其解释,家长往空中抛、再接住孩子的过程中,孩子颅腔随着上升下降的运动而随之震动,可能造成传递的间接性损伤,但要看具体的CT或磁共振片子,来推断婴儿脑损伤与家长抛接的动作是否存在关联。
对于“摇晃式哄娃”,陈谦学强调,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注意。婴儿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大脑发育还不健全,抗损伤能力比成人弱。这期间,如果大脑受到某种外因刺激(如抛、接的大幅动作),可能产生一定损伤。
他表示,家长在哄娃时,可以轻轻地摇一摇,让婴儿的头颈部、胸部、腹部与躯干整体一起动,但幅度不能过大,如高度、频率与幅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部分婴儿出现损伤。至于部分家长往空中一抛、再一接的动作,考虑到危险性并不建议。
记者注意到,上述案例发布后,有网友在评论区提醒,“不要带小月龄孩子开车出远门,急刹车会使孩子大脑剧烈摇晃”。
对于这一说法,陈谦学指出,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儿童,成人在急刹车时,颅腔随着惯性的前后移动,也可能发生损伤。因此,家长带儿童出行时,给孩子使用生产合格的安全座椅,有助于减少损伤。同时也要系好安全带,多方面保护。此外他还提醒,家长应注意,谨慎带婴幼儿参与过山车等刺激性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院,陈谦学曾接诊过不少因家长看护时不小心脱手,导致儿童掉到地面、出现损伤的案例。其中,患儿的损伤部位主要为脑部,也有少数臀部着地但导致脑与颈损伤的。
除了直接损伤,还有外力传递伤。他解释道,比如从高处掉落时,孩子双脚着地,外力通过脊柱从下肢传递到颈部,导致颅颈交界区损伤。
陈谦学告诉九派新闻,这些掉落后大脑受损的患儿中,最严重的致命。有的没抢救过来,还有的甚至没有时间和机会抢救。“人的生命是靠脑干来管理,脑干就像树的树根,管人的心跳、呼吸”,谈及脑干对人的重要性时,他说。
公开资料显示,“晃婴综合征”全称“摇晃婴儿综合征”,是一种因用力摇晃婴幼儿造成的严重脑损伤,可损伤或破坏儿童的脑细胞。在轻微病例中,患儿在遭受摇晃后可能看似无碍,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出现健康问题,症状表现为皮肤苍白或变色、食欲欠佳、呕吐、难以保持清醒、昏迷等。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编辑 任卓 肖洁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