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常常一位难求!这个孺子书房暑假太火了——南昌首家“地铁里的书房”成市民“阅读福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1:20:00    

  早晨8时左右,南昌地铁3号线青山路口站早已人潮涌动。上班族步履匆匆,孩子们嬉笑而过。在这片地下喧嚣中,一股宁静的书香悄然弥漫——在负一楼角落,孺子书房地铁分馆为南昌市民捧出了一方心灵的栖息地。

  作为南昌首家“地铁里的书房”,它不仅是阅读的好去处,更是一处文化滋养站。自去年开业以来,这里已迎来数万读者,将枯燥的等待化作与知识的邂逅。连日来,记者通过深入探访,为市民展示这片地下“阅读绿洲”的独特魅力。

  打造城市地下的阅读枢纽

  南昌地铁3号线青山路口站,地处城市心脏地带。向北,南昌汽车北站吞吐着长途旅客;向东,江西中医药大学和江西省儿童医院的人流交织;向南,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的青春活力四处洋溢;向西,和谐大厦的商业脉搏跳动不息。每天,数以万计的行人穿梭于此——上班族、学生、游客、带着孩子的家长……人流如织的负一楼,本是匆忙的过境地,如今却因孺子书房而焕发新生。

  7月10日14时,记者踏入地铁站,入口处醒目的文化墙绘着赣江与滕王阁的轮廓,“孺子书房”主题logo以简约线条勾勒书本与地铁交织的图案。循标识前行,180平方米的空间豁然开朗,地铁站内传来列车的轻柔轰鸣,与此处自习室内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地下交响。

  “这里地铁与公交无缝衔接,市民候车或路过时,几步就能踏入书海。开业半年,日均读者超200人次,尤其在高峰时段,这里成了等待中的精神粮仓。”孺子书房地铁分馆馆长徐文涛介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书房独特的“城市驿站”角色。

  地铁时光变身阅读之旅

  步入馆内,精妙布局令人眼前一亮。2000余册藏书分门别类陈列,从文学经典到科技前沿,从儿童绘本到健康养生,知识领域覆盖广泛。带着5岁女儿在儿童阅读区看书的市民李雯雯分享道:“女儿每次路过都要进来。小家伙最爱恐龙方面的书,一读就安静下来!”

  转个弯,成人阅读区和卡座区静谧雅致。暖光灯下,长桌排列整齐,书架以浅木色调为主,营造出沉思的氛围。记者看到有十几位学生在卡座区埋头学习备考,还有几位上班族对着笔记本电脑工作。高中生林茜就读于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放学后她常来这里自习。“学校图书馆远,这里就在地铁口,现在放暑假正好来这里学习,安静的环境让我效率翻倍。”她翻开一本物理参考书笑道,“馆长也总鼓励我们,说‘知识是旅途的伴侣’。”

  徐文涛表示:“分区设计源于调研反馈。我们不想让书房只是‘借书点’,而是想打造成心灵港湾。整个地铁分馆62个座位在这个暑期常常一位难求!”

  “以前,等地铁的时间是我最无聊的时候——刷短视频、看广告屏,空虚感油然而生。”35岁的上班族陈先生说,他在附近工作,每天通勤必经此地。“自从有了孺子书房,我的碎片时间活了起来。上周我特意提早出门在这里读了余华的《活着》,拥挤地铁里我反而找到了平静。现在,我一周来三次,感觉心中的浮躁被抚平了。”陈先生的经历并非孤例。许多市民将这里视为“精神充电站”,数据统计显示,高峰期70%读者是在出入地铁站时挑选碎片化时间在此阅读。

  让地下书香弥漫更广

  书房的运转离不开背后的守护者。徐文涛作为该分馆馆长,见证了书房的成长。

  “我的工作像园丁——照料这片‘阅读绿洲’。”徐文涛回忆开业首日,人流涌入时的惊喜。“孩子们在儿童区快乐阅读,成人区座无虚席。那一刻,我知道这地方有魔法!”日常工作中,他负责借阅登记、书籍整理和环境维护。挑战也不少:人流高峰期座位紧张,他引导读者轮流使用;儿童区需频繁清洁,确保卫生。但他自豪地说:“看到大家读完书后满足的笑容,或小学生借到新书的欢呼,所有辛苦都值了。”

  徐文涛还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动人故事:一位外地游客迷路时误入书房,他不仅为其指路,还向他推荐南昌历史书籍。“他后来写信感谢,说‘这书房让我爱上南昌’。”这体现了书房的“文化驿站”角色——它不只传播知识,更传递温情。徐文涛还透露,后续计划在馆内增设电子阅读角,并定期举办读书会,只为“让地下书香弥漫更广”。(洪观新闻记者 刘冕 实习生 蒋榕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