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一粒米,聚世界之力——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开幕侧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9:13:00    

一场关心全人类“饭碗”大事的国际会议如期而至。

7月25日,山东大厦金色大厅,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隆重开幕,包括G20国家在内的62个国家高级别官员、农业部部长、驻华大使,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代表,国内外知名专家、知名涉农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节粮减损方案,携手促进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这句中国谚语传递了一个朴素的信息,自古以来,没有什么能像粮食这样牵动着人类的目光。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2021年9月,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成功举办。

国际社会对粮食减损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粮食减损纳入国家战略,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减损举措,全球粮食损失浪费加剧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始终把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并且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节约减损事业,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开幕式开始前,通往金色大厅的长廊上,众多外宾被大会特别设置的粮食减损主题成果展示专区吸引驻足。展示分“中国方案”“山东实践”“济南行动”三大板块,贯穿生产、收获、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全面展示我国推进粮食全链条减损的路径模式。

“我们和中国的农业合作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中国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经验和技术,帮助我们实现粮食产量提升。借助这次大会,我们期待着和中国展开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尤其引进一些粮食储存、加工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减少损失。”布隆迪环境、农业与牧业部部长普罗斯珀·多迪科说。

坚持增产和减损并行,我国一方面做好“加法”,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另一方面做好“减法”,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率分别降至0.93%、1.76%、2.06%,全国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1000万套科学储粮装具,农户储粮损失率已由十年前的8%降至3%左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2024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仍有7.13亿至7.57亿人口遭受饥饿,这一数字意味着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食不果腹。而极端气候、地区冲突等事件层出叠现,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食物系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短缺的同时,浪费却仍在继续。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食物损失和浪费量高达13亿吨、约占全球生产总量的1/3,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到2030年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人均粮食浪费减半,减少生产和供应环节的粮食损失”的目标实现变得十分艰巨。

“我们需要携手合作,以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制定更宏大的规划,并共同采取更具体的行动,将这一巨大挑战转化为惠及所有人的机遇。”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视频致辞时呼吁,加强在技术、商业模式和行为改变策略方面进行创新,推广和扩大全球范围内已被证实的最佳实践,确保这些实践能在地方、国家和全球层面得到适配与应用。

尼泊尔农业与畜牧业发展部秘书戈文达·普拉萨德·沙尔玛分析,在许多地区,粮食损失始于田间,并延续到加工阶段,这些损失受耕作方式、机械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和人为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粮食浪费在分销和消费阶段更为普遍,这往往是由存储设施不足、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导致。“解决粮食损失与浪费,需要公共政府部门、学术界、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共同协调合作。我们必须以科学研究为指引,共享知识与经验,通过集体努力以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动节粮减损,需要做出强有力的制度安排、政策供给,是与会嘉宾的共识。2024年11月,我国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为全国范围内减损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与中国的这一行动方案类似,我们也制定了国家粮食浪费预防“路线图”,设置了多项优先行动,致力于减少食物供应链从初级生产到家庭消费等各环节的浪费。”爱尔兰农业、食品和海事部部长马丁·海登说。

“在斯洛文尼亚,我们已将预防粮食损失与浪费纳入本国所有重大政策中,其中包括健康、营养、农业、教育和社会政策。”斯洛文尼亚农业、林业和食品部部长马特娅·查卢希奇说,他们致力于帮助消费者制定每周膳食计划、明智采购、正确储存食材、理解食品保质期标识,以及利用剩余食材创意烹饪。另外,还在《食品法规》中设立了“减少粮食浪费”认证制度,供供应链各环节主体申请,以彰显其减损承诺。

“技术是预防粮食损失与浪费的强大驱动力。”土耳其农业与林业部副部长艾哈迈德·巴哲分享,土耳其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规划和消费预测系统,以促进食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像大型连锁超市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辅助的库存优化系统,将临期产品用于捐赠,减少浪费。

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当各方凝聚合力,紧抓每个环节,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让节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增产”,世界终将收获一个更加可持续的未来。

(大众新闻记者 毛鑫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