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英雄航天员”喜报送到李聪家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10 13:16:00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留下璀璨轨迹的192天里,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飞行时长纪录被刷新的同时,一位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走出的农家子弟,也将自己的身影刻进了星辰大海——他就是李聪。

作为河北省第二位航天员,李聪的“太空出差”亮点满满:完成个人首次太空行走、第一次在空间站迎接国庆、从太空看家乡……

9月9日,由河北军地有关单位和部门组成的立功受奖“报喜团”,来到“英雄航天员”李聪的家乡南旺村,向李聪家庭送上满载荣光的喜报和诚挚的祝贺。

由河北军地有关单位和部门组成的立功受奖“报喜团”来到“英雄航天员”李聪的家乡南旺村

“英雄航天员”喜报送到家

来到邯郸市峰峰矿区南旺村,沿着一路彩旗,从村口走几十米,再拐过几个弯,一栋带院的灰白色平房就是李聪的家。此时,院外早已聚集了不少人,人人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的笑容。“李聪是俺村的荣誉!”村民李大爷笑着说,“村里出了人才,真高兴!”

在这个喜气洋洋的日子,李聪的父亲李军生特意换上了一件深色上衣,母亲陈兴风则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红色连衣裙,并搭配一双黑色皮鞋,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非常高兴,太开心了。”陈兴风说。

9日15时许,在送达仪式上,军地有关同志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授予李聪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表彰决定,随后为李聪家庭颁发了“英雄航天员之家”牌匾,送上立功喜报并赠送了慰问金。

这一殊荣,既是对李聪的最高褒奖,也是李聪亲属的无上荣耀,更是家乡人民的莫大骄傲。

“感谢国家的教育,感谢部队的培养。希望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戒骄戒躁、认真细心,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陈兴风说。

随后,在李聪家中,“报喜团”的同志们与李聪的父母等亲属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聆听李聪的家人支持他翱翔太空的感人故事。

李聪的父亲李军生表示,支持李聪翱翔太空、为国争光是全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无上的荣光。看到李聪能够为祖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将继续做好坚强后盾,全力支持李聪在新的征程上再创佳绩。

“英雄航天员之家”牌匾送到李聪的家

“好好干,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李聪出生于1989年。在母亲眼里,他从小就是个要强的孩子。

2003年深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14岁的李聪被深深震撼,却不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圆梦太空。

李聪小时候胆子很小,连游乐园的“大转盘”都不敢坐。

令人没想到的是,高三上学期一场空军招飞宣讲,开启了李聪人生的新航向。当看到宣传片中飞行员身穿蓝色飞行服、戴着头盔和墨镜,英姿飒爽地驾驶战机翱翔蓝天,李聪感觉身上的每个细胞都被点燃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李聪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的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沸腾了。邻居们对他赞不绝口,村支书上门慰问和祝贺。李军生鼓励儿子:“好好干,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

凭借着刻苦学习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李聪先后成为优秀的空军飞行员和航天员。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李聪成功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队伍。

从“天空”迈向“太空” 历经磨砺终圆梦

李聪首次与公众见面,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时间是2024年4月24日。彼时的他,身着蓝色出征服,外表俊朗,笑起来眼睛像月牙一般,是执行神舟十八号任务飞行乘组中最年轻的航天员。

当年4月25日,李聪与航天员叶光富、李广苏一起,驾乘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进驻中国空间站。在轨驻留的192天里,李聪先后参与两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多项任务,并于当年11月4日顺利归来。

从“天空”迈向“太空”,李聪经历的是一段炼狱般的训练蜕变——不仅要学习上百门的航天理论课程,还要参加体能、心理、生存、耐力和适应性训练等八大类、两百余项训练。

超重训练时,8个G的载荷让李聪的胸口“像被一只大象踩住”,压得几乎喘不上气,眼泪都甩出来了。经过多次训练,他终于摸索出了应对方法,成绩也达到了标准。

“从天空到太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我们每名航天员都需要经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断磨砺,需要始终保持飞行和准备飞行两种状态。”李聪这样说。

9月9日,李聪的家人在送达仪式上

榜样力量,激励新一代

英雄航天员是时代楷模,更是全民学习的榜样。李聪的事迹鼓舞着家乡青年。“咱邯郸走出的航天员能获‘英雄航天员’称号,这是全河北人的荣光,更给我们立起了最好的榜样。我会把这份精神融到日常,在训练中,以‘练就要练到极致’的态度打磨每一项技能,不打折扣地完成任务。”邯郸民兵申瑛表示。

“李聪叔叔出征太空的事迹坚定地告诉了我,梦想有多远,脚步就能走多远。今后,我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争取成为对祖国航天事业有贡献的人。”邯郸市第十三中学学生武子轩说。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玎 通讯员周鑫、周亚

供图/通讯员侯玉春、张硕

编辑张永忠 | 责编耿硕 | 频道主编李媛 | 终审李默涵

校对韩妮、张斯琪 | 审读鲁开盛

相关文章